切实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王磊同志在山东共青团工作会议暨第二次观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为什么要强调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等,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形成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当前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意义更为重大,日益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成为我省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迫切需要。
新形势下,我们强调要切实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看,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各种挑战,使群众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艰巨。在经济领域,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迈过3000美元关口,仍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同时存在,不可避免地积累了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整体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在政治领域,近年来,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法制化和民主化进程。但部分政策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受到传统观念、地方势力和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改革的实效性。在文化领域,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新兴媒体,千方百计削弱我国主流舆论影响,与我们争夺思想文化新阵地。国内各种社会思潮日益活跃,大量披着时尚潮流外衣的庸俗、媚俗、甚至低级趣味的文化,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社会领域,我国基尼系数十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逐年攀升,目前官方公布的数字为0.47,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还不止这个数字,表现为社会、民生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新特点,更加可怕和令人担忧的是,造成了部分群众极端地诉求表达方式。特别是社会网络环境的形成,对社会政治稳定、舆论思想宣传和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本身的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几乎所有的危机事件都会在网上有所反应。上面所讲的是当前新的形势,是群众工作的共同背景。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中,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深层次矛盾,都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青年身上,加上部分青年对未来发展缺乏充足的信心等因素,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复杂、艰巨。
(二)从青年群体的新变化看,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多渠道聚集。青年群体主要以工作单位、居住区域、集体流动、兴趣爱好、家乡认同等方式聚集,突出表现为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二是多元化诉求。在政治诉求上,青年普遍追求社会正义,希望提高青年的社会存在价值和社会话语权;在经济诉求上,青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表现在要求解决就业问题,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部分青年还有创业的渴望;在文化诉求上,青年亚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相争相融。有诉求就要涉及利益,青年群体的多元化诉求必将具体化为各种利益,由于青年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并且有强烈的从众倾向,因此一旦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和实现,或者受某些宣传诱导,很容易出现过激言行。目前各类群体性事件中,参与青年的数量和参与事件的深度与以往相比,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三是阶层固定化。从社会管理的参与程度上,青年可以划分为强势群体、中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强势群体青年是指年轻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高级经济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能较大程度参与社会治理。中势群体是指年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工商户、白领员工、部分私营企业主和技术人员等,他们渴望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内有进一步发展。弱势群体是指进城务工青年、落后地区农村青年、漂在城市的“蚁族”等,在温饱、教育、就业、发展等方面有着强烈需求。随着阶层的内部认同出现,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阶层逐渐固定,不同群体青年间的层级流动,特别是弱势群众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成本加大,出现“贫困代承”,进而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三)从团组织和团干部现状看,还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这一点我在去年半年会和今年全委会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过:对团组织而言,主要是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对团组织如何在青年人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提出了挑战。二是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对团组织如何把握自己的根本属性同时又吸引凝聚青年提出了挑战。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社会变革对青年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传统的组织建设方式遇到了新的挑战。这些本质挑战是共青团事业整体所面临的,都对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对团干部而言,主要是“不愿”、“不敢”、“不会”做青年工作的问题。目前来看,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网络环境下做青年群众工作的不足。一方面,是互联网的全球性和开放性、隐蔽性和发散性、交互性和平等性、及时性和快速性等特征,对青年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对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对团组织和团干部的传统权威,对青年工作的传统优势提出了新的挑战;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许多团干部对网络不熟悉,对网络青年的语言行为不掌握,对网络传播规律不了解。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形势下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一个瓶颈。今年向团中央述职汇报中,我们提出了“不少团干部缺乏面对面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技能”这个问题,陆昊书记非常认可。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必须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清醒地认识形势和任务,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以对青年负责的态度,认真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二、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原则
面对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各种挑战,特别是面对共青团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我们应当仔细分析青年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真研究其中的内在规律,从而准确把握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原则。
(一)必须充分体现党对青年群众工作的核心要求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我们党已经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背景下,共青团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群众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党的根本宗旨而奋斗,具体讲,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共青团根本职责所在,是新形势下党对青年群众工作的核心要求,也是共青团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所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必须充分体现普遍性的准则
对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我们在以往的工作和认识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把青年、少数青年和全体青年混为一谈,习惯用少数或极少数青年“代表”广大青年,把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简单地当成共青团开展的青年群众工作。青年群众工作必须要把握普遍性原则,一是工作要面向最广大的青年,而不仅仅是处于“高端”的优秀青年群体和处于“低端”的困难青年群体。二是工作要体现党对青年最基本的要求,体现青年最普遍的需求,群众工作不仅要在“点”上有创新、有突破,更要在“面”上有影响、有效果。
(三)必须突出青年群众工作的时代特色
群众工作因其群众性和当下性,其方式方法应当与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青年有青年的特点,有青年特有的看问题的角度。一是必须用青年的语言与青年交流。青年不乐意单纯地处于被说教的地位,而是希望平等地讨论问题、交换意见,所以要用青年的视角、青年的语言和逻辑,表达和传递工作内容。二是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信息时代,青年与团干部同步学习,青年素质和水平显着提高,我们不可否认,某些方面青年甚至比我们团干部还要高,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如果不善用新媒体、不努力学习,青年是不会认同我们“领路人”的资格。三是把时尚元素注入到青年工作中来。青年与时尚天然联系。我们既要研究青年时尚,又要运用青年时尚,理想的状态是引领青年时尚。
(四)必须形成有影响的活动载体
开展活动是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组织的主要工作方式和工作载体。没有活动,青年群众工作就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机,青年工作就是虚的,就是空话。回顾多年来共青团工作,青年谈论最多和参与最多的还是产生了重大而广泛影响的活动。做好青年群众工作,要有历史感,要尊重团的品牌工作形成过程,尊重前人开创的好的工作格局,注重挖掘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并且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同时,在本质坚持的基础上,要在方式、方法上谋求新发展,形成新的有影响的活动载体,打造新的工作品牌。
(五)必须高度重视和支持基层组织、基层工作
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工作处于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处在青年工作的第一线,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因此,对于基层组织要真正重视,对于基层工作要真心支持。要在工作上向基层倾斜,拿出一部分力量分担基层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帮助,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又要切实指导帮助其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尽可能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适当倾斜,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要在感情上给基层理解和关爱。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团的领导机关要对基层团干部工作中、生活上出现的困难,设身处地加以理解,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扎实有效地进行帮助,特别要敢于为他们担责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要全面掌握新形势下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方法
党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比如,注重用科学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紧紧依靠群众,注重动员和组织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同时,总结了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像教育引导、沟通协商、群众自治、结合渗透等。新形势下,广大团干部要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就要在准确把握青年群众工作重要原则的前提下,掌握好、运用好这些已经被反复证实了的最为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经济社会的变革和青年状况的变化,积极探索具有共青团特色的群众工作新路径与新方法。
(一)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的方法
深入基层,了解民意是为了更好地贴近青年,把握基层和青年的实际,增进同广大青年的深厚感情,可以说,深入基层、了解民意是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第一方法。
现在来看,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主要表现是下基层的时间少,抓基层的力度小,对基层的理解浅。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的本质要求就是工作重心下移,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心劲向下使。要勤下基层,真心与青年交朋友,无论是调查研究、走访青年,还是宣传政策、部署工作,都应当注意多说贴近青年感情的话,多讲青年能够接受的道理,多做事关青年切身利益的事,不要讲官话、大话、套话和空话,不要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要对基层和青年的实际情况了然于胸。这件事说易做难,有主观的原因,团干部本身不愿深入基层或深入基层浮光掠影;也有客观因素,就是基层有展示工作成绩的主观意愿,造成往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一定是基层原貌。这样,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就要把握好三点。一是全面,就是辩证地看问题。既看到工作成绩,又看到薄弱环节;既倾听正面意见,又倾听反面意见;既看到工作发展,又了解影响工作发展的制约因素;既看到团内展示,又看到党政、社会各界和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评价和认可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有联系地把握基层实际,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宽的视野上驾驭和推进工作。二是准确,就是实事求是。要深入农村、企业、学校,与青年面对面地交流,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梳理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对基层建设情况、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有真实了解和准确掌握。三是深入,就是具体化。要对基层团的工作、青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善于总结分析,从纷繁现象的比较分析中,达到对基层情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做到动态地而不是静止地把握工作趋势、探索工作规律,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具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尊重利益、多做实事的方法
按照现代组织理论的观点,群众团体在社会的一切活动中,都要表达和维护群众利益,这是群众团体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来源,而表达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就是为群众多做实事。尊重利益,多做实事也是我们做好青年工作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从青年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地为青年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地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青年才能走近我们、依靠我们,在任何困难和挑战中坚定地与我们站在一起。
尊重青年利益,就是要不回避利益,帮助青年正确理解和解决自身健康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等合理利益诉求。为青年多做实事,当前主要是围绕青年的思想进步、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生产生活、权益维护而服务。要特别突出扎实性。在外界看来,我们共青团有些工作比较虚,这样就更需要我们在服务青年的时候往实里做,可以从小事、急事、难事做起,但争取做一件成一件,不能有开头没结果或虎头蛇尾。要讲求实事求是。目前青年日常生活涉及的问题是复杂的、繁琐的和长期的,对服务质量和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共青团服务资源相对短缺,而且存在着“横向分隔、纵向衰减”的问题,这样造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充分满足广大青年的各类愿望和需求,要围绕我们的四项基本职能,选准能为的领域做工作,不要求四面开花,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家庭困难大学生等青年群体,通过在生活上解难、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困,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共青团的关爱。
(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方法
青年群众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不同群体的青年,状况不同;同一群体青年,在不同发展阶段状况也不尽相同。这决定了我们的引导不能一个模式、一成不变。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能在教育引导青年上取得实效,才能让青年发自内心地信服。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首先要体现在工作对象上。要明确合理的引导目标,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青年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进行有效地分时引导,根据不同领域青年的职业背景和社会阅历进行有效地分类引导。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二要体现在工作内容上。教育引导青年的内容非常宽泛,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和塑造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二是技术和技能教育,着重提高青年生存、生活、发展的技能和本领;三是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生存方式和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如此宽泛的内容很多部门和社会组织都有所涉及,这就要求共青团必须突显自己的特色,选准主攻方向,扬长避短,把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转化为强大的青年教育引导优势。教育引导青年更要把工作做深,要敢于碰核心的意识形态,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让青年真正认同党团组织的思想主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要体现在方式方法上。一方面,要创新丰富工作方式方法,符合大多数青年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让青年喜闻乐见,不断提高教育引导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育引导的功能和吸引力。需要强调的是,形式是标,教育是本,所有形式都要紧扣思想教育的目标要求,决不能喧宾夺主,样子好看、内容全无。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网络环境下的青年引导工作。要认真研究青年的网络心理特征和网上行为特点,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积极将团的品牌活动项目向网络延伸,增强网络思想教育的时代特色和吸引力、感染力。
(四)正向引导、典型示范的方法
正向引导、典型示范,是利用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其他群众的工作方法,对于增强共青团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激发青年中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也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必须掌握的方法。
正向引导、典型示范,一是要善于发现,做到及时敏锐。二是要加强培养,对已经发现的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好苗子,可以选择在有一定代表性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先行一步,探索途径并加以总结升华,然后指导全盘。三是一旦发现有代表性、有推广价值的好典型,就要紧抓不舍,抽调精兵强将,把这种典型性和榜样作用、辐射作用、激励作用、带动作用深入挖掘,推广出去。
正向引导、典型示范,还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着眼于青年高尚品德的培养、健康人格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青年群众工作人性化的根本要求,也是青年群众工作长期的根本任务。其次,要慎重选择典型,特别注意选择广大青年认可的、对青年影响大并具有长期效应的典型。实践证明,那些赶时髦的、风云人物式的典型只能是昙花一现,其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正面效应,而且很难医治。第三,要特别重视营造和优化青年群众工作的良好环境,优秀典型的成长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同时也必然包括外界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典型示范对青年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景的感染和熏陶,内化和提升个人品质。遵循这样的规律,必须着力打造青年群众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第四,培养典型不能拔苗助长,必须遵循典型成长的客观规律,违背了成长规律的典型很快就会衰竭、枯萎,失去影响力而变的悄无声息。
(五)组织联系、广泛发动的方法
组织联系、广泛发动,就是要把各行各业、不同群体、各个阶层的青年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发动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能否有效地组织发动青年,直接关系到共青团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
组织联系、广泛发动,关键在于提高组织覆盖,扩大对青年的有效联系。当前,提高对青年的组织覆盖,重点要抓好“两新”组织团建和青年农民工群体团建,并以此为切入点,实现团组织覆盖的最大化。对青年的覆盖,要从单纯依靠团组织逐步发展到建立以团为核心,以青联、学联等为主要载体,以各类青年社团和自组织为有效延伸的组织网络,实现组织纽带的多样化,增强对青年覆盖的亲和力和有效性。对青年的联系,要从单一的组织联系逐步发展到组织联系与活动联系、服务联系、政策联系、阵地联系相结合,实现联系形式的多样化。
组织联系、广泛发动,在于借助力量,充分发挥青年社团和自组织的作用。首先,是要发现培养可以信赖的青年社团;其次,要锲而不舍地培养组织骨干,发挥他们服务和带动青年的作用;第三,要大胆探索全面发挥青年社团和自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
组织联系、广泛发动,还在于真正找到青年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对这一点的认识,上次观摩会在东营刘集支部触动很大。刘集支部作为我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领导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办了农民协会,秘密组织和发起了“砸木行”、“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等农民运动,这些运动有目标、有内容、有形式,而且无论是目标、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在当时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所盼望、所拥护、所大力支持的。这种顺势应时的群众发动,是刘集支部巩固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共青团为党作群众工作,也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把握青年的兴奋点和关注点。用青年一心向往的工作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工作形式,实现他们热切盼望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青年工作,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四、要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
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根本原则、重要方法都至关重要,但更为关键的还是人,毕竟工作要靠人来做,具体讲就是要靠我们全省各级共青团干部,靠我们不断增强深入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沟通青年、化解矛盾的能力,重点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从个体层面直接提高团干部做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前提是要对青年有真感情。感情决定了立场,决定了价值取向,决定了工作力度。没有对广大青年的真情热爱,就不可能有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自觉行动。在今天新的形势下,很多群体和组织都在争着吸引、凝聚青年,和我们争夺优秀青年群体,因此每一名团干部,都必须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有带着感情做青年工作的紧迫感。要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的做青年工作。要将心比心,多做换位思考,把青年作为我们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把青年的事情作为我们自己的事情办。有了这种深厚感情,我们就能够与青年越走越近,越来越亲,我们的青年群众工作和各项工作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关键是要靠学习。学习对于团干部来讲,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针对提高青年群众工作能力的学习,我重点强调两点。第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有些干部可能会认为这些是套话,这种思想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些内容的学习是解决青年群众工作的本源问题,本源解决不好就弄不清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做好青年工作。因此,不但要学,而且要学好、学深、学透。通过学习,要解决好两个思想问题。一是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坚持群众立场的问题。要始终站在最广大青年的立场上,站在青年的前面,深入到青年中去。第二,是对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方法的学习。前面,我已经讲到了网络环境下的青年群众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在这种环境下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工作的方法,广泛借鉴成熟的经验。特别要学会利用网络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维稳工作。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建立青年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把应对处置的防范关口前移,迅速掌握、研判、上报青年动态。治本,就是要建立更加广阔的网络平台,通过加强青年思想引导、畅通青年诉求表达渠道、解决青年突出问题等方式,从根源上防止青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提高青年群众工作能力,重点是要靠实践。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总结经验,自觉把握规律,得出实践的真知。提到实践锻炼,我们还要纠正一部分团干部的片面认识,就是认为团的岗位得到的锻炼不如党政岗位多,能力提升不如党政岗位快。事实上,我们推动干部交流,采取单位内部轮岗以及横向跨单位、跨部门、跨地区交流等形式,更多地是出于加强干部多岗位锻炼,增加干部基层工作经历的考虑,不存在哪个岗位锻炼多,哪个岗位锻炼少的问题。团的岗位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岗位、实践的岗位,我们还是要以团内实践为主,以基层实践为辅。在共青团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够锤炼党性修养,不断提升讲政治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二)从机制层面间接提高团干部做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
提高团干部做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除了从个体层面着手,还应该把它放到机制这个大的系统里,健全机制功能,能够间接地提高这种能力。
一方面,要发挥考核机制在青年群众工作中的刚性评价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年度考评与日常考评相结合,根据干部的工作实绩,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述职、群众评议、领导评估、座谈考察等程序,对干部表现做出科学的、刚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发挥激励机制在青年群众工作中的督促鞭策作用。完善奖惩机制,对那些工作成绩明显、考核成绩优秀的干部要予以鼓励和嘉奖,对考核成绩差、群众信任度低、工作实绩不明显的团干部要采取降职、诫勉等措施。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全面激发团干部的工作热情,让过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浑浑噩噩的团干部产生强大的压力,形成一种危机感,进而带动大家提升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
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是需要我们长期探索和着力推进的重要任务,需要贯穿于我们每一项重点工作中。大家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工作原则,全面掌握工作方法,自觉提高工作能力,切实将我们的青年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