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文件精神 > 详细资料

陆昊同志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

来源:枣庄市团校 时间:2012-10-28 编辑:
陆昊同志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0月9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研究和推动农村共青团基层建设工作,特别是把团中央书记处近一段时间对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发挥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的调研、思考和工作部署等进行统一安排。
  农村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整体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共青团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比如,80年代的“工作到支部”,90年代的“服务万村行动”、“强乡带村”,新世纪以来的青年中心建设、区域化团建等,为破解农村共青团工作遇到的难题进行了不懈努力。目前,全国还有很大比例的青年工作、生活在农村,用什么方式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团的十六大以来,全团坚持“两条主线、三个关键”的思路,狠抓基层,在农村基层团建上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党建带动、集中换届、组织格局创新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些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对照“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农村基层团组织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整体薄弱的状况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特别是村团组织,大多数只是在形式上存在,开展活动较少,团组织与农村青年发生联系的频次低,实际作用发挥有限。
  今年下半年,团中央书记处安排农村部对东、中、西、东北部地区7个县团组织和青年状况进行深入的全样本调查。调查数据显示,7个县的2846个村团支部上半年平均开展活动2.2次,平均每次活动只覆盖13人;7个县的村团支部书记中,年龄最大的有60岁,任职最长的有25年,而这7个县总体上还都是工作基础不错的县。这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团的工作,特别是以行政村为载体的团的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和问题。这其中既有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又有自身工作创造性不够的原因,核心是没能应对经济社会变革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挑战,对“农村青年到底在哪里、农村青年怎么流动、怎样才能把农村青年真正组织起来”等关键性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面对“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通过认真研究,我们提出要把乡镇团委建成实体化“大团委”。
      一、认真分析农村青年在哪里,找准农村基层团建的区域
  基于对七县青年的全样本调查和对全国面上情况的分析,我们有两条基本判断:
  第一,农村青年总量仍较大,在村和乡镇的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全国16至35岁青年约4.28亿,工作、生活在镇和乡村的青年2.74亿,占64%;全国14至28岁青年约3.23亿,工作、生活在镇和乡村的青年2.11亿,占65.4%。七县调查的数据与此基本一致,乡镇和村的16至35岁青年占55.7%,其余44.3%的青年流动到县以外。在乡镇和村的农村青年,主要是职业青年和青少年学生两个群体,比例分别是84.2%、15.8%。由此看出,在乡镇和村的青年还是很多的,比例是很高的。
  第二,农村职业青年以行政村为主要集中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已经打破,乡镇政府驻地实际建成区——“镇区”的聚集功能凸显。过去一提团的农村工作,首先想到的是行政村,这是没错的,但现在白天到行政村调研,确实不太容易找到年轻人。走出农村、到外地打工,越来越成为农村青年有出息、长见识、求致富的一种标志。七县调查的数据显示,农村职业青年中,在村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占30.5%;在村务农、同时在镇区二三产业兼职工作的占15.9%;在镇区二三产业工作的占53.6%。这表明,基于工作在镇区形成聚集的达69.5%。实际上严格意义上的农村青年,除了从事非常稳定的种植和养殖业,大多数都在省际、县际等不同层级、不同距离的空间内流动过。现在的农村在一定意义上已经不完全是传统的行政村、自然村,而是行政村、自然村与镇区的结合。
  镇区的概念,主要指乡镇政府驻地实际建成区。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了在城市化进程中镇区对农村青年的聚集功能,而且从长远看,随着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镇区的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功能,以及在农村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对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更加强化。
  面对农村青年这样一种分布聚集的新特点,根据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两大原则:一是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二是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同时还要不拘泥于省、市、县、乡、村的行政化格局建立团组织,我们对现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点区域就很容易形成共识。这就是,既要关注村,更要关注镇区,特别是“村外镇内”的青年人。
      二、认真分析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找准团建方式和载体
  青年在物理空间内形成有效聚集是团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物理空间既包括所谓集中的空间,也包括互联网等物理方式联系的空间。如果青年不能有效聚集在一起,即使建起组织来,也难以发挥作用。团组织要产生活力,青年有效聚集的空间距离就不能太远,活动频次也不能太少,必须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和合理的活动频次。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多数县空间比较大;村由于青年大量外出,团组织开展活动频次很难得到保证;镇区青年有效聚集,空间距离比较合适,开展活动比较方便。七县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农村青年基于工作在镇区形成空间聚集,与镇的关系更紧密,特别是职业生涯与镇区空间更紧密。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白天工作在镇区,社会性更加凸显;晚上休息在农村,主要满足生活功能。这背后体现的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体现的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组织方式形成后给农村青年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因此,解决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问题,一定要先强化镇区,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巩固和守住行政村团组织,同时在两者之间探索新的联系。
  共青团有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也有群众性、社会性的一面。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性,理解团的工作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社会变革。因为绝大多数青年不是生活在党政组织里,而是生活在社会里;团的绝大多数工作对象不是基层团干部,而是通过基层团干部,面向和服务生活在社会中的广大青年。团组织不能抽象存在,必须融在广大青年赖以生活的特定的社会之中。团的建设要体现社会性,就是要认真研究社会本身用什么方式和载体把青年人聚集起来,然后把团组织结合、切入进去。根据七县调查的数据,目前在镇区的农村青年,除了既在农村务农、又在镇区二三产业兼职工作的以外,主要有5种社会分布:一是企业青年,分布在乡镇的工业企业中;二是个体工商户,分布在乡镇商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有的在农村集市;三是从事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四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主要分布在乡镇政府、医院、学校等;五是其他从业青年,零散地分布在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等。
  社会使镇区内青年如何聚集?第一,区域聚集,以空间为载体,是重要的分布方式。早期城镇的萌芽与形成,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农村集贸市场等灵活的空间聚集方式的固定化,社会性特征非常明显。如商业街区、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居住社区等。第二,功能聚集,在社会上因为某种功能而聚集。如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文体兴趣组织、社会组织等。因此,镇区内团组织建设既可以依托区域聚集载体,也可以依托功能性聚集载体,就是要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使青年自然聚集的方式,作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载体;同时,让这些新的基层团组织直属于乡镇团委,使乡镇团委不只是“领导层级”,而成为实体化的“大团委”。
  三、准确把握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和“桥头堡”功能的基本内涵,努力实现对农村青年的组织全覆盖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是相对于过去只有下属村团组织的乡镇团委而言的,主要区别在于乡镇实体化“大团委”除了有下属村团组织以外,还有大量的直属团组织,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领导层级。它既指导、推动下属的村团组织工作,又直接组织、联系、团结镇区内的青年;既有专兼职相结合、编制内外相结合、体制内外相结合的乡镇团的委员会,又有镇区内依托区域、功能性聚集载体建立的各类直属的团组织。
  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建立大量由乡镇团委直属的团组织,团组织名称可以多样化,团总支、团支部等都可以,乡镇团委是它们的领导机关,但更大的意义是直属。直属团组织的数量和类型要从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发,一个乡镇团委可以直属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团组织,类型上可以依托商业街区建团组织,可以在企业里建团组织,可以联合大学生村官建团组织,也可以建兴趣爱好类型的团组织。乡镇团委除了要发挥领导机关的职能以外,还要通过直属团组织,直接联系镇区内青年,直接组织开展团的各项活动。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乡镇团委要履行面向农村基层的“桥头堡”功能。完成好这项任务,一靠组织格局创新后形成的由专兼职书记、副书记、委员组成的乡镇团委新格局;二靠实体化“大团委”直接领导的大量覆盖镇区内青年的多种直属团组织;三靠指导、推动村团组织;四要格外关注农村青年的致富路径,着力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格局形成后,对农村青年全覆盖就有了清晰的实现路径:一是对务农和稳定工作、生活在村的,通过村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组织联系和覆盖;二是对上学的,通过中学、中职、高职、大学团组织覆盖;三是对在“村外乡镇内”的,通过乡镇实体化“大团委”直属团组织覆盖;四是对“走得远”、出了县的,通过非公企业团组织和省、市、县三级流动青年驻外团组织联系和覆盖。归根结底,农村团的建设和工作,要融入农村青年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农村新型生产方式之中,融入农村青年致富追求之中。
  强调一点,要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格外关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原因有两条,一是它代表着农村新型生产方式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的方式和组织载体,就长期趋势而言不可替代;二是它的功能与农村青年追求致富的奋斗目标相一致,让从事分散农业生产的农村青年有可能形成聚集,同时满足了致富和聚集人这两个开展农村团建的核心要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不搞“一刀切”,可以由团县委联系,也可以由乡镇团委联系,谁联系得好就由谁联系。需要明确的是,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范围只在乡镇一级,不能随意扩大。
      四、全力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
  落实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关键是要“想明白、说明白、干明白”。今天我们部署这项工作,做的就是“想明白”和“说明白”,接下来就是要“干明白”。有7个方面的工作要求。第一,工作任务。概括地说就是“一个人,两个支部”,平均1名乡镇专兼职团委成员负责新建不少于2个直属团组织,平均1个乡镇新建不少于20个直属团组织。第二,工作时间。从现在开始到明年一季度末,力争用半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绝大多数乡镇完成。第三,建设方式。要从实际出发,通过空间聚集载体、功能性聚集载体这两种方式来建设。第四,责任主体。全团要整体推、集中推,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要面上推进、给予支持、加强监督检查,县一级团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主要由乡镇团委直接推动。第五,工作内容。乡镇直属团组织建立后,要保证一个月开展一次活动,活动要首先体现组织存在,然后体现组织吸引力,再体现组织的引导。要多开展农村青年喜欢的活动,如文体类、技能培训类、公益服务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就业创业类活动等,关键是要结合好农村青年群体的需要,从农村青年的实际出发。第六,工作支持。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把对乡镇团委的支持重点放在着力解决乡镇团委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上。要充分用好团中央、财政部近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12〕20号),努力推动在省级、地市级层面协调落实乡镇团委工作经费,同时要通过社会化动员,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支持乡镇团委。目前河北、安徽、湖北、江西、河南在对乡镇团委的财政支持上已经有了突破,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出实效。第七,各地要贯彻落实团中央《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的有关意见》,力争有新的进展。
  关于做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概括性地强调四句话。第一,把乡镇团委建设成为由众多直属团组织构成的实体化“大团委”。第二,平均一名乡镇团委成员新建两个直属团组织。第三,整体推、集中推。第四,为每个乡镇团委一年两万元工作经费而努力。
  最后谈一谈全团的工作。第一,当前共青团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而展开。大家要注意,不能把优异成绩说成口号,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全团各项重点工作要进入今年的攻坚收尾阶段,比如构建团的新媒体工作格局、运用文化艺术元素开展工作、非公团建、外出务工青年流动团组织建设、学校战线关于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少先队学科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理论成果研究等,这些重点工作都要深入抓,思想上不能放松。团省委、团市委要对第四季度的工作做调度、做研究、做部署。第二,团干部要认清立足之本。团干部要赢得各级党组织、赢得社会的认同,归根到底靠工作、靠品格、靠素质,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几条是团干部的立足之本,绝对不能丢。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当前不少省级团组织面临换届工作,不能因此而影响了工作状态,不能分散精力,看准了的事不能等,不能随便放,不能往下交,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出成绩。第四,要加强对重点工作、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和突破。关键要靠三条:一是要有进取心,敢于迎难而上,不能害怕困难。二是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搞调研一定要深入第一线,要有直接的感受,不断积累,然后做分析判断,从而真正地发现问题。三是要有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创造力。共青团现在还面临不少难题,比如村团组织的建设和活力问题、如何用好文化艺术元素的问题等,还需要全团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下一步,省级团委要对全年的工作做一次集中调度,认真分析成绩、差距和不足,指出薄弱的地区和部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不断把共青团工作向前推进!
(2012年10月16日印发)
来自: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枣庄市青年发展中心 鲁ICP备18054809号 地址:枣庄市薛城区泰山路1496号
电话:0632—4411226 传真:0632—4411226 邮编:277000
Copyright @ 2014-2019 zqfzzx.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枣庄市英特信息网络有限公司